小土豆 大产业

18

06
2019

2.jpg

深冬季节,正是马铃薯粉条生产最忙碌的时候,位于长岭县“农投吉薯”产业园的晾晒场,一排排粉条洁白如玉、细腻润滑,在阳光下显得晶莹剔透。这是从西伏山村“乔迁”来的粉匠杜友军今年“拍”出的第一批粉条。在这个产业园内,不仅有三青山传统粉条的手工作坊,还有现代化的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在这里,将推进马铃薯“育、繁、推”产业项目开发,走出一条发展之路,把吉林“马铃薯”产业做大做强

1.jpg

手工粉坊制作的马铃薯粉条在晾晒场晾晒

 

潜力巨大的马铃薯产业

马铃薯是世界上稻米、小麦和玉米之外的“第四口粮”,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全球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2000万公顷左右,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和地区有150多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印度四大生产国占世界种植面积的一半,中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第一。

马铃薯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特别是马铃薯中含有禾谷类粮食所没有的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被誉为“全营养素”食品。

2015年,国家农业部开始启动马铃薯主粮化开发战略,积极推进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提升马铃薯产业化水平。2016年2月,农业部印发了《关于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指导意见》,使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我省中西部平原地区具有适于马铃薯种植的沙壤土和气候条件,土壤疏松,土质肥沃,早春温度回升快,六七月雨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合马铃薯的生长,产出的马铃薯不但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而且薯块腐烂率和虫蚀率低,是得天独厚的马铃薯种植基地。

虽然我省的马铃薯主产区的种植面积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然而,由于缺少大型的马铃薯精深加工企业,多数是一些年加工量在2万吨左右的小企业、小作坊,导致大部分马铃薯以原材料形式销往内蒙古、山西、河北等地,产业附加值和利润大大流失。

有马铃薯种植大户算了一笔账,种植马铃薯纯收益最高可达到1.5万元/公顷,1公顷马铃薯的利润能抵3公顷玉米。随着国家改革玉米收储政策实施,面对玉米去库存压力,农民种植玉米的收益大幅下降,我省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已势在必行。发展马铃薯深加工产业,不仅可以助力我省农业供给侧改革,还将对我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形成巨大推力。

 

在我省,亟需形成一条完整的马铃薯产业链

3.jpg

园区内淀粉加工企业生产的马铃薯淀粉

 

资本介入形成新链条

线上官网买球有限公司发现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潜力,结合国家大力推动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抢占先机,推动其子公司吉林省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对我省马铃薯加工领域的龙头民企——吉林省天船农业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通过“基金产业混改”的发展模式,加快推进马铃薯“育、繁、推”产业项目开发。

现代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子华认为,马铃薯产业发展空间巨大,而且马铃薯产业也符合农投集团“优先做好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和支撑农业生产体系和农业经营体系,实现农业‘接二连三’产业融合”的发展目标。

“混改”后的天船农业公司开始设计接下来的路线:在马铃薯种薯、种植和深加工领域,将形成全产业链开发,为农民提供优良脱毒种薯,订单农业回收,开展马铃薯深加工,生产马铃薯精淀粉、全粉、变性淀粉、薯条、薯块等下游产品,在国家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引领下,做强我省马铃薯产业。

“全国马铃薯淀粉需求量高达80万吨,而产量只有50万吨,缺口很大。”天船公司总经理马野信心满满。在他看来,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已经进入了最具发展机遇的新阶段。

建设农业现代化、抢抓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机遇、顺应国家环保督察形势要求,这都是农投集团和天船公司已经开始行进的方向。接下来,如何把马铃薯产业优先做成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则是要落到实处的行动。

4.jpg

产业园内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建成投入使用

 

现代与传统的最佳结合

长岭县三青山镇生产马铃薯粉条,有着2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以洁白、清香、耐炖、风味独特而远近闻名。三青山镇有100余家传统手拍粉加工作坊,“三青山粉条”以其传统工艺、口感好享有盛名,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马铃薯在进行深加工的同时,会产生蛋白特有的气味,也会排出大量污水。三青山镇由于没有环保污水处理设备等原因,致使200多年形成的粉条产业始终没有得到长足发展。因为对附近河流污染严重,2018年秋季,三青山镇的作坊被全部关停,生产设备全部拆除,令拍了几十年粉的粉匠们一度倍感沮丧。

经过与长岭县政府的协商,天船农业计划将长岭县域内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和小作坊业主整合到“农投吉薯”产业园区,统一采用园区的加工和排污设备开展生产经营,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和水污染问题,而且有助于集中打造县域品牌,同时还一举化解了我省西部地区马铃薯销售难的问题。

杜友军就是2018年11月第一批搬进产业园区内的粉匠,一入驻就开始了热火朝天的生产。过去他每年最多能生产15万公斤粉条,进入产业园后,淀粉和马铃薯全年供应,他预计今年可以生产30至35万公斤粉条。杜友军告诉记者,“由天船农业提供厂房、设备,我们这些原三青山粉条作坊业主提供技术、销路。”双方共同进行马铃薯手拍粉生产、建设“农投吉薯三青山粉条生产基地”。

基地内不仅有标准化厂房,并配套上下水,还有烘干车间和晾晒场地。今年,园区计划招募100户手工粉匠,日产200吨粉条(使用淀粉200吨,马铃薯原料2000吨),并将粉条打包成标准化产品,走中高端品牌销售路线,打造三青山手工粉条知名品牌。

马野粗略地算了一笔账,农投吉薯三青山粉条生产基地建成后,年需马铃薯淀粉2万吨,可带动马铃薯种植农户5000户,总收入1亿元,每户年均收入1万元。该项目生产规模年产水晶粉丝5000吨、粉条1.5万吨,年销售收入2亿元,可实现利润2000万元。

“农投吉薯”产业园利用第二产业的马铃薯淀粉加工、马铃薯全粉加工、马铃薯粉条生产等,带动第一产业的马铃薯种薯研发、马铃薯种植。马野说,“今年,市场销售方面也将运用现代营销模式,线上和线下全渠道推广销售,实施立足吉林、铺向全国并积极开发海外市场的全域销售战略。”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打造以“农投吉薯”品牌为核心的长岭县马铃薯集群,通过文化传播、产业融合,大力发展长岭县马铃薯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发展,带动农民致富。

一个马铃薯产业园的投产,不仅发挥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解决马铃薯就地转化问题,也为三青山镇被关停的粉条生产作坊找到了新的出路,使具有百年历史的三青山手拍粉产业传承下去。

杨华  本报记者:张力军、冯超